金融行业是直接为企业和亿万民众服务的窗口行业,并实行垂直管理,因此,尤其要重视行风建设,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七个资源是土地资源、政府投入性资源(笔者原称城乡居民存款再投入资源,刘国光同志看了初稿后,建议改为此提法)、物质资源、环境资源、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源、外资资源。我的学生整理出了16篇,2017年7月间,先后在微信、微博、网站上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社科文献出版社要结集出版时,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电脑里的资料,又新发现如下四篇。报告解密期过去后,又公开发表于《求是·内部文稿》1999年第23期,改题为:《世界格局变化与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但如果今后农业科技没有较为重大的进步,就不可能再有较多的耕地资源进入商品领域,否则就会与确保粮食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安全发生根本性矛盾。假若在21世纪二三十年代直至中叶前后,美国的泡沫经济破灭,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笔者对拙作《七大资源匮乏呼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十分看重。
这些泡沫最终会破裂,并且引发衰退。文中说:在未来一些年内,我国所面临的所有新情况、新困难中,可持续发展的七种资源可能出现相对匮乏的情况是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当原本为维持世界经济稳定的世界货币体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时,你不可能指望它能起到保障全球分工合作的责任。
然而,对中国来说,这种以美元霸权为前提的国际金融体系,意味着中国将继续遭受剥削和掠夺。无论胜负如何,都会空耗金融资源,偏移人民币币缘建设的既定方针,拖慢中国的发展。截至2009年,以日元计价的国际证券仅占比3%,远低于美元和欧元。一带一路是构筑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强调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货币流通就包含了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意涵。此外,欧盟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一体化程度加深,金融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
但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而且位于亚洲边缘,难以对内陆产生辐射效应,因此其意图建设的日元集团甚至在东亚地区都没有成型。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元霸权之争,实际是国际金融正能量与负能量的较量。所谓威廉陷阱,意指尚未崛起,就急剧衰落。这就更需要中国加强战略定力,确保国家意图与国家能力相匹配。
近年来,中国崛起步伐加快,日趋引发美国的猜忌和战略焦虑感。而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种理念体现在金融合作领域,就是谋求建立公正、稳定的区域币缘体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这种贸易大国地位,日本决意将日元培育成国际货币。国际生产和贸易领域的南升北降折射到国际金融领域,就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国际空间开始缩小。
作为资本输出国,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将人民币打造成为区域外商品、劳务贸易的结算货币,扩大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当前的中国与当年的德国同为崛起中大国,战略空间受到旧有国际霸权国挤压,国内都有大量主张国家发展必须与现有霸权国相冲突的舆论背景。
事实表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以及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者青睐的新投资币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世界经济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希望脱离美元另起炉灶的国家由此出现。
从体量看,中国崛起是十几亿级人口规模的崛起,其幅员和经济规模非国土狭小的日本所能比,也非地缘版图碎片化的欧洲所能比,在人口规模方面甚至是美国所不能比。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相对崛起态势明显。美国虽然仍是唯一超级大国,但不少经济指标明显下降:从经济总量看,美国GDP占全球经济比重,从冷战后的30%左右降至目前的20%左右,债务高达20万亿美元。当年美元在世界经济濒临崩溃之际应运而生,对世界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关键词: 国际金融新秩序。2017年9月7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宣布,委内瑞拉将在国际支付机制中使用以人民币为首的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在委内瑞拉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金融影响已类似于二战后美国之于世界的影响,人民币已经拥有了成为区域级货币的能力。正是在美国只管自己锅满,不管别人屋漏的战略下,美元的币缘体系是拆别人的屋,盖自己的房,造成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不到一周,马杜罗又宣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油价一是学会借力,开门合作,共同营造生态。
金融科技深刻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仅在管理和服务半径上远优于传统物理网点模式,而且能够通过现代金融科技技术,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升效率,使金融服务越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国务院和央行均发布了有关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领域合作大于竞争,通过优势互补,可以发挥出1+1>2的集合效应。一是金融科技能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和投资双重体验。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举措。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科技是金融行业再造服务价值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一把利器。
二是混业跨界套利带来的模糊性导致实质难以穿透。除了央行主导的二代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银联、网联平台之外,近年来,商业银行、非银支付机构也积极参与移动支付网络建设,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金融科技的运用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过程。二是练好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科技推动金融创新由来已久,因此,从广义上讲金融科技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一是顺应金融科技发展特点,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打破机制约束和部门主义,实现战略、组织、流程等各方面的优化变革。
传统金融依靠人力和物理网点模式消耗资源较多、成本较高。一方面,金融科技处于快速迭代的进程中,与科技公司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不具有比较优势,借用外力,往往能够事半功倍。一是可以重塑金融机构的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拉近机构与客户关系。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可以千人千面精准营销,还可以有效防控风险,更好地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
可以说,移动金融技术对传统金融服务形成了很好的补充,使金融机构由一个钢筋水泥构成的场所变成了随场景而泛在的一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要理顺机制,加强投入。
为此,金融科技将是重要的实现手段。云计算进步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与准入门槛。
如数字货币有助于减少纸币印刷、运输、存放的环境成本。对于新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金融机构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跟风、追求噱头,尤为要注意披着技术外衣、迷惑性强的伪金融创新。